当前位置:红木频道 > 红木通稿报道 > 企业动态 > 正文 站内导航

会员动态 | 【伍氏大观园】家具典故 一橱之间,藏纳万物

媒体:原创  作者:中山市红木家具行业协会
专业号:中山市红木家具行业协会 2025/8/29 10:18:30

中国古典家具历史源远流长,如今的橱柜常被视作同一类家具。但在古代,橱与柜的用途有着明显差异,且橱比柜出现的早。

 

柜多用于存放典籍、衣冠等贵重物品。而橱的功能则从最初的储藏粮食逐渐演变为存放各类物品。

 

 

橱的起源与人类早期生活需求密不可分。据《说文解字》记载:“厨,庖屋也。”表明橱的最初形态与厨房空间息息相关。

 

辽宁辽阳棒台子屯东汉墓壁画中的汉代橱,顶部呈屋形,并配有两扇可开启的门,进一步证实早期的橱主要功能是贮藏食物。

 

 辽宁辽阳棒台子屯东汉墓壁画中的汉代橱

 

两晋时期,随着纸张的普及与应用,推动了文化与经济的空前繁荣。“书橱”这一专门用于存放书籍的家具应运而生。这不仅是家具功能的拓展,更反映出知识传播方式的变革。

 

凭借能容纳大量书籍的特性,书橱迅速成为文人书斋中不可或缺的家具,由此衍生出"立地书橱""两脚书橱"等典故。

 

家具典故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北宋徽宗年间,有位名为吴时的官员,他学识渊博且善察民情。有一次,他接到朝廷公文,要求华州运送稻米至长安,郑县则需承担三万斛的运输任务。

 

吴时认为以郑县当前条件,很难完成这一任务。便致信转运使,详细阐述:“若以车载,需一千五百辆;若以人挑,需五万个役夫。然而,郑县可服役的人家仅一百五十八户,如何能承担如此重任?”

 

 

 

 

 《蚕织图》中的橱柜

 

 

于是,吴时提出了“移兵就食”的方案,建议军队移至华州就地供应。转运使采纳了他的建议,此举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。后赴京任职,因学识广博被京师两大学府国子监与太学的人称为“立地书橱”。

 

吴时处理事务之所以如此巧妙,与他才思敏捷密不可分,他巧妙化解运输难题的典故,正展现了“学以致用”的实践智慧,使“书橱”成为学识与能力兼备的美誉。

 

 

 

值得一提的是,仅两字之差的“两脚书橱”典故,含义却截然不同。南朝宋齐时期的大学者陆澄,虽博览群书,却苦读《周易》三年而不得其解,想要撰写《宋书》,最终也没有写成。故被王俭调侃为"两脚书橱"。

 

这一称谓后来常用来形容读书多却不善于应用的人。两个典故以家具为喻,将"知行合一"的治学理念具象化,赋予了“书橱”更深层的文化寓意。

 

 

 

随着时代发展,橱的工艺与设计不断突破,橱与柜的功能界限逐渐清晰。白居易在《题文集柜》中写道:"破柏作书柜,柜牢柏复坚。收贮谁家集,题云白乐天。"

 

这一诗句不仅记录了唐代书柜的材质与坚固结构,更表明当时橱与柜已出现专门贮存书籍的用途。

 

宋代更是在实用美学上突破创新,出现了带抽屉的书橱设计。宋周密《癸辛杂识》记载:"昔李仁甫为《长编》做木厨十枚,每厨作抽替二十枚,每替以甲子志之。"通过抽屉分类存储文献,极大提升了知识管理效率

 

至明中期,随着黄花梨等硬木的广泛应用及社会经济的繁荣,中国古代家具在工艺与美学上达到巅峰,此时的橱不仅功能更趋完善,造型与装饰亦展现出极高的艺术成就,成为材美、工巧、器雅的典范之作。

 

 

家具典故

 

 

 

 

从东汉时期的厨房储物器具,到明清时代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,橱的演变历程堪称一部微缩的中国文化史。它不只是日常生活中的实用器物,更是承载着古人智慧的文化载体。

 

以古典姿态展现出岁月沉淀美,演绎“器以载道”的东方智慧,流露出古人对生活美学与精神境界的不懈追求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这期小编带大家了解了“橱”的故事,下期小编会继续为大家解密更多红木家具的故事,大家如果感兴趣记得要持续关注我们哦!下期不见不散。

| 来源:伍氏大观园

 

 

 

 

阅读 209
我也说两句
E-File帐号:用户名: 密码: [注册]
评论:(内容不能超过500字。)

*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!
版权声明:
1.依据《服务条款》,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,版权归发布者(即注册用户)所有;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,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,遵守相关法律法规,无商业获利行为,无版权纠纷。
2.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,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,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。该项服务免费,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。
  名称:阿酷(北京)科技发展有限公司
  联系人:李女士,QQ468780427
  网络地址:www.arkoo.com
3.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,完全遵守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。如有侵权行为,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,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