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代台北恭送字纸灰图片解读
黎云昆
近日笔者发表了《写了字的纸是神圣的》,文中引用了清代上海《点在斋画报》上的两幅画(图1、2)。画中内容为,清代台北恭送字纸灰的场景。为使朋友们对当时台北的这一风俗有更好更多的了解。现将此图片做进一步解读。
图1
图2
当时台北有一专门处理字纸的机构,即惜字文社。该社每三年换届一次。每年的三月廿日,该社将平日积攒的焚字纸灰,送诸大海。这一仪式非常隆重,要组织庞大的送行队伍。
这一队伍一共分几个阶段。
第一个阶段就是仪仗队,走在队伍的最前面的一人,手执大旗,旗上大书“恭送圣迹”。其后紧跟两人,手执铜锣,称“对锣”,在鸣锣开道。后有两黑衣骑马官员,手执令旗,称“对旗”,后跟两白衣骑马官员。最后由两人手举“回避”和“肃静”的仪牌,称“对牌”。
第二阶段为序曲段。此段意在吸引观众的注意力。这是一辆由16人抬起的大轿车,车前立一美女将军,手执方天画戟。后跟八位美女兵,各执长矛一柄。再后为假山,山上设辕门,辕门下立一大将,手执令旗。此为孙武子教授吴宫美女,演练兵法故事。手执令旗者,即孙武子。前女将军,即吴王的爱妃。
第三阶段为游戏阶段。先以两人为先导,一扛黄罗伞,一扛伞盖。其后紧跟一四人台轿车,车上置大香炉一座。炉内焚香,香炉自炉中冒出。再后为8人抬秋千架一座,上置四童子,作翻腾旋转游戏。再后为12人抬大轿。车前坐童子四人,童女四人。车后置帐幕,内中坐学者一人。此即用马融设帐授徒故事。马门下弟子有千人之多,其中包括了后来成为汉代经学集大成者的郑玄和卢植等。这一设置,与恭送字纸灰的主题相呼应。
第四阶段为神仙段。由两童子手执莲花作先导,其后紧跟八仙及其他各路神仙。这个队伍在行进过程中,突有两顽皮儿童手执树枝闯进神仙队伍,此时两兵弁立即冲上前去,予以阻止。最后又有四人抬轿一座,上置香烟燎绕的香炉一座。这一阶段因此,这一阶段由香炉始,以香炉终。意在告知观众,虽然所演节目,给观众带来了娱悦的观感,但这仍是一场严肃的祭典活动。
第五阶段为仪仗兵队。兵队以四人为先导,前面两人,一执仪仗扇,一执黄罗伞;后面的两人,各扛旙旗、执灯笼。其后紧跟手执各种兵器的由数十人组成的仪仗兵队。刀枪林立,兵威雄壮。仗仪仗兵队后面,由两军官殿后。
第六阶段为为护送字纸灰阶段,这是整个游行队伍的核心。先由二人,一执黄罗伞,一执仪仗扇为先导。后为吹鼓乐队,意在营造一种喜气祥和,庄严肃穆的氛围。其后紧跟一12人抬大彩轿,上置两盛纸灰的大罐。大彩轿前后左右各设一警护卫。
整个游行队伍,由若干官员殿后。
图中水上尚有两船,游行队伍到达后,尚需将字纸灰罐分别转至船上,一船一罐,然后驾船至大海中清流之地,恭敬地撒将字纸灰撒到大海里。
可以看出,这一活动是有官方参与的。每年的三月廿日恭送字纸灰,也是当时台北的一大文坛盛事。
本文所述,当为约近140年前的情事,不知今日台北尚存此风否。
小资料:《点石斋画报》
《点石斋画报》是近代中国最早,且影响最大的新闻画报之一,由上海《申报》的老板英商美查创办,发刊于1884年5月8日,终刊时间为1898年。《点石斋画报》开启了图文并茂的“画报”范式,不仅刻录了那个时代的缩影,也扮演着普通民众的启蒙者角色,在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别具一功。
我也说两句 |
版权声明: 1.依据《服务条款》,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,版权归发布者(即注册用户)所有;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,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,遵守相关法律法规,无商业获利行为,无版权纠纷。 2.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,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,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。该项服务免费,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。 名称:阿酷(北京)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:李女士,QQ468780427 网络地址:www.arkoo.com 3.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,完全遵守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。如有侵权行为,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,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。 |